用巧妙的联想记忆分数的概念
分数的计算与应用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,比整数和小数更加抽象复杂,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,同时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。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巧地对分数的相关概念进行记忆和运用,是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。
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,会要求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进行区分,在这里,我就会问学生:“是你的年龄大,还是你妈妈的年龄比较大呢?”学生就会回答:“肯定是妈妈比较大。”我会说:“也就是说,妈妈的年龄比孩子的年龄大是真实的情况。在分数中,分母就是妈妈,分子就是孩子,分母比分子大的,就是‘真’分数,其他情况都是不符合常理的,就称为假分数了。”就这样,把分母、分子的大小比较转化为母子之间年龄比较,让学生更为直观的进行对比,能够既快又准地对真分数和假分数进行区分。在给Y同学讲过这个思路以后,该生每次都能快速地进行区分,准确率也高达100%。
学习完真分数和假分数后,就会引入带分数和假分数的相互转化,假分数变为带分数还算比较简单,只要告诉学生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即可,把已学知识作为载体,让学生主动进行联系。而带分数变为假分数,则是有余数的除法逆运算,如,在给Y同学进行讲解时,学生思路不够清晰,经常把各个数字混淆,不知道何时用乘法,何时用加法。此时,我灵机一动,问:“刚刚我们提到了妈妈和孩子,那一家人中还缺了谁?”Y同学说:“爸爸。”我顺着她的话说:“对了,其实,站在旁边的整数部分就是爸爸了,你看,爸爸和妈妈相结合(乘法),再加上孩子(加法),不就变成了美好的一家。”Y同学听了这句话后进行联想,觉得十分有趣。接下来,学生能够正确地把各部分的数字进行区分,渐渐地就能把带分数和假分数进行熟练的转化了。
在小学阶段,分数的相关概念非常重要,但有关概念的教学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。教师如果能够创设一种趣味联想的情境,把分数的相关知识综合蕴含其中,既能让学生通过有趣的联想正确地理解概念,也对学生将来的自主学习十分有利。作为教师,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点苦工。